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
近日,北方高温天气强势来袭,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于6月15日18时发布今年首个高温中暑气象预报,较常年平均首发日期提早13天。
预计,明天白天,北京东南部、天津中西部、河北东部、辽宁西南部、山东北部、内蒙古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易发生中暑。
【资料图】
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辽宁西部、山东中北部、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、甘肃西北部等地较易发生中暑。
自2009年发布高温中暑气象预报以来,平均首发日期为6月28日,今年提早13天发布。
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提醒公众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,避免在日光下暴晒,避免高温时段或高温环境中的户外活动。
在高温环境下,人体体温调节、水盐代谢、消化、神经、泌尿和循环系统会出现生理功能的改变,当这些变化超过人体可承受的限度时,就会带来不良影响,导致急性热致疾病,也就是中暑。
在高温环境下,当人出现头晕、头疼、四肢无力、口渴、多汗、心慌、胸闷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动作不协调等症状,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(一般不超过38℃),可伴有面色潮红、皮肤灼热等症状时,说明出现了先兆中暑。
除先兆中暑的症状外,还会出现面色潮红、皮肤灼热、体温升高至38℃以上,也可伴有恶心、呕吐、面色苍白、脉率增快、血压下降、皮肤湿冷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,此时,说明出现了轻度中暑。
重度中暑按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热痉挛、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。先兆中暑时应及时将患者运送到阴凉通风处,补充水分和盐分,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。对于中暑确诊患者必须立即脱离高温作业环境,送医疗机构进行治疗。
附高温中暑防范指南: